“熟人社会”利与弊
瓯海工商分局南白象工商所 孙应门
背景和关系是“熟人社会”的典型话语。民间“熟人好办事”的说法,正是对“熟人社会”的一种朴素表达。熟人,自己熟的,别人熟的,找不到“熟人”总觉得不保险,“找到关系就没有关系,找不到关系就大有关系”,成为一部分人的共识。
中华五千年,众多的传统美德言传,尤其以亲和力与人情味浓而引以自豪,熟人在一起可以联络感情。“熟人社会”让大家绝对相信办各事,托到熟人手里即交代给熟人,总会方便很多,可以放心,可以省力,省去不少麻烦、省走冤枉路,做到效率高。熟人”社会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在相互熟悉的基础上选拔好的人才,这一点也恰恰成为它的致命弱点,因为它会导致任人唯亲,这也成为它本身的“潜规则”。温州人很重视关系网,特别是在外的温州人,讲究利用人脉资源为自己服务。温州人就是这样依靠亲戚朋友,亲帮亲,戚帮戚,各种信息共享包括财富信息,积少成多,逐渐富裕起来,即以最便捷渠道完成财富积累。这是人情和关系的正面效应。
但是,“熟人社会”逐渐变味,产生的负面效应、破坏作用远远大于正面作用。
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,法治基础薄弱,已有和正在建立的各种“熟人”关系却往往以“摆平”法律为能事。“熟人社会”扭曲了老百姓最基本的是非观,最终弱化法治的信任度、严肃性、公平性以及不可侵犯性,视法律法规为虚设,这不但延缓了我国宪政的进程,也增加了改革与发展的阻力。
“熟人”社会不仅堆砌了腐败滋生的温床,而且一到关键时刻容易“情”令智昏、把握不住自己,在这种种人情交易中,很容易隐藏着将非法的受贿、行贿合法化、人情化的倾向。在“熟人网”的掩饰下,行贿者以做朋友、送人情掩盖其不当竞争、权钱交易、权权交易的非法目的,而受贿者理所当然“盛情难却”。熟人之间的请托,无疑起了牵线搭桥、推波助澜的作用。也就是说,熟人社会与权力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。
“熟人”社会创造了更多的权利意识缺失者,部门都讲“公开、透明”了,强调“制度、规则”了,按程序也能办出、办好事情,若有这种权利意识,认识到找熟人是浪费钱、精力,他完全可以根据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然而,他却没有选择这条途径,而是选择熟人关系网络,不能不说是权利意识淡漠的表现。
对于没钱送,或是没关系的人来说,就会在内心深处造成一种被抛弃甚至孤立的感觉,从而引发他们对社会的仇视和抵触,同时,“熟人社会”往往是牺牲别人的利益为前提,利用“熟人”优先办事,插队办事,再者,利用“熟人网”,有关系的人欺压无关系的人,这一些都会引起并激化了新的社会矛盾,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。
将管理家庭的亲情、交情、友情这种温情脉脉的手段移植到管理企业、管理国家、管理社会中来,导致“竞争”激励淡化,甚至社会管理丧失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,最终使得经济停滞和社会退步。
“熟人”陷阱常出现。其实,在利益的趋势或者诱惑面前,中国传统的“熟人社会”也在悄然发生变化,“朋友有信”正在逐步失去原有的基本道义,托关系的人送礼品、送红包,受托的人“看菜吃饭”、“不见兔子不放鹰”、“看人下菜碟”,杀熟、坑朋友,落入“熟人”陷阱的笑话也是屡见不鲜。
解放中国的“熟人”关系网络的途径究竟在那里?改变这种现状的出入在那里?靠社会的发展、法律的健全去慢慢引导。靠社会舆论、国家宣传正确引导。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