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
 > 废弃栏目  > 廉政先锋
村支书潘宝良 呕心沥血经营两个“家”
时间:2017-06-08 字号:[ ]

满手老茧的潘宝良是地道的农民,第四次连任村支书,他希望村里的账本上能再多几个项目。无奈,心愿未了人先逝。

坐在前面穿迷彩裤的是潘宝良 潘永康 摄

“这么好的村支书走了,村民都叫我一定要为书记写点东西纪念一下。我实在写不出……”5月2日,瓯海区泽雅镇唐宅村村民潘华雄辗转来到报社,要带记者去采访村里老书记;

“昨天晚上,我想到潘书记,连夜写了这些页纸,好像都写不够……”在唐宅村委会办公室,被誉为村“两委”才子的唐国和翻着笔记本说;

“如果时光倒流,我希望爸爸默默无闻但健康地活着,如今他已去,我也希望有人写写他,哪怕多一个人知道他。因为他真的是把自己的村当成另外一个家在经营,耗尽心力……”潘宝良的女儿整理父亲的遗物时说。

两周前,唐宅村村支书潘宝良在他的第四届连任村支书任上因肝癌去世,没赶上下个月的54周岁生日。朴实的村民能想到最好的纪念方式就是“写文章表扬他”“让更多的人知道他”。 为什么,这么多人怀念他?

潘宝良的家一半新一半旧。刘伟 摄

“整治账”

深谋小村发展,他有勤字诀

立夏时节,万物生长得正旺。从市区出发,沿着瓯海龙西线西行,一路上都是跟纸山文化有关的各种景点。当绿树红花簇拥着的“唐宅村”三个字跃入眼帘,记者恍惚是走进了苏州某家精致的小园林,难怪村民一直说:“你来我们村看看就知道,潘书记在任这十年,村里打造得像花园一样。”  

唐宅传统造纸文化村落现有村民276户、822人,常住人口200多人,多为留守老人,唯一留守村居的村干部就是村支书潘宝良,算是老人们眼中的“后生儿”。民居依山而建,龙坑溪穿村而过,两岸是高山,造纸作坊、水碓、腌塘遍布溪流,至今仍保留着活态的古法造纸技艺,年产纸量约为6600头。小村溪流潺潺,整洁有序,路边是纸山文化、纸农菜文化等长廊,部分民居整面墙都是雅致的彩绘。从村委会办公室到潘宝良家不过100多米,两周之前,这段路和潘宝良家的小院,曾是唐宅村十年中最热闹的地方。

83岁的潘千弟老人习惯性地跟着记者进了潘家小院,“家里的水龙头坏了,以前都是找宝良书记的,走惯了。”

“爸爸的遗物不多,我们给他买的衣服都还崭新地叠着。最多的就是这一页页零散的账本和通讯录了。”在这些记在儿女用过的作业本上的账本,初中毕业的潘宝良记录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困,记录了十年间唐宅村的每一个建设项目,村民的通讯录则每年更新一次。正是这些项目,为小村带来了巨变,也让全体村民的心凝聚在一起。

2008年2月,常年在家做农活、干木工、养猪的潘宝良当选为唐宅村村支书,当时村貌是脏乱差,溪流污染,村集体收入就是一处违章棚屋出租,每年租金8000元,集体账户有1万元积蓄。

“宝良书记话不多,就是勤快,常年都是5点多就起床干活。”当时和潘宝良搭档的村委会主任潘云波记得,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村民装上自来水。没有钱,潘宝良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筹钱,拜访村里能人,跑镇里、区里相关部门,争取补助。因为他跑得勤,大伙儿该出钱的都出了,相关部门该给的优惠政策陆续到位,唐宅村不但用上了自来水,还借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,村居环境整治一新。

自来水建设谁出了多少钱,环境整治谁出了几次劳工,都一一记录在潘宝良的账本上。

随着环境整治,唐宅一改过去脏乱差的形象,有机会“引凤入巢”。2009年,国家“指南针计划”——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落地唐宅。为了保障项目顺利建设,潘宝良自己不善言辞,就请专家来为村民上课。他还顶住重重压力,拆除村集体惟一收入——违章棚屋,改建配套的停车场。

仅仅用了4个多月,纸山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就开门迎客,不但为泽雅纸山景区的整体开发奠定基础,也打响了小村的知名度。

“自2008年以来,因为团结有力的村‘两委’班子、整齐漂亮的村居环境,泽雅镇的党建示范点、旅游精品线、文化礼堂、关心下一代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各种试点、基地建设,都选择了唐宅。”泽雅镇驻村干部周跃琼如是说。

“发展账”

项目建了一整村,他有忍字诀

“水边这三棵笔直冲天的水衫,是当年宝良书记亲手种的,那时候村民都把垃圾扔水边”“这棵古树原本已被村民卖给外面的公司,宝良书记巡村发现后,硬是中途‘截下’了,他说村里绿化要有树”“这个花坛原来是杂乱的边角地,镇里要求尽快‘收拾收拾’,他组织人员整治;隔几天,镇里来看,刚想表扬,他却说,还可以做得更好,以后类似的地方都要建成花坛”

这些年,潘宝良带头在村里搞了哪些建设?村民说,反正从村头到村尾,一树一亭一路一桥,处处都有他的心血。

在2010年的账本上,潘宝良记录着:六角亭67000元;生态公厕43990元,门溪改造300万元;设计100多万元……他罗列的需要建设项目,还包括村办公楼、道路建设、溪流整治、村庄整治、建设游步道、农家乐等等。

“宝良书记就是我们的大哥哥、主心骨,外出争取项目都带着我们。”最近两届与潘宝良搭档的村委会主任潘永康说。说来也怪,他任村支书这十年,搭档的不同村委会班子,无论在不在任,都自然而然地为村里建设出力,跟着潘宝良四处“化缘”。到部门“化缘”除了“脸皮厚”,还要懂政策,潘宝良的账本里,夹杂着不少他参加会议的各种笔记、惠农政策重点等。他任职期间,唐宅村累计争取到各类项目补贴资金超过1000万元。

有了资金保障后,“大部分工程都是承包给本村人做,宝良书记说一来自己人办自家事,工程质量放心。二来村民们可以在家门口赚些辛苦钱,比单单种田好。”潘永康说,除了为村民着想,潘宝良自己更是亲力亲为、尽善尽美。

在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的建设过程,唐宅村民见识了宝良书记的“好脾气”,村民怎么反对怎么阻拦,他照样笑着做大家的工作。

唐宅村依山而建,村前有龙西公路,但村后以前没有公路,村民回家需要爬山步行,运点货都靠肩挑。第二次、第三次连任村支书后,潘宝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建设后村的联村公路,前期征地工作就做了一年多。有一位村民已搬到市区,不愿意把老家的地供来修路。潘宝良和村主任多次开车到市区找他,前两次谈不拢,第三次开始吃“闭门羹”。不管受了多少气,他总是不气馁,他说:“多去几次吧,总能做通工作。”十几趟真心奔走、原来建好的路口改道,真诚最终赢得了支持,2015年底联村公路终于建成。

“多亏了宝良书记啊,要不然,我哪能这样悠闲地坐在路边摘豆子。”5月2日下午,村民潘宝庭这样对记者说,他眼盲的妻子也坐在路边听车来车往。从前没有路的时候,妻子要下山出村靠他一路牵着走,现在车子可以开到家门口。

去年底,村党支部换届,潘宝良又以高票第四次获得连任,他对妻子说:“干完这一届,把村里几件要做的事做做好,我就好好休息。”

唐宅村如今的面貌离不开潘宝良的努力和付出。刘伟 摄

“良心账”

两个家的“当家人”,他有忘我诀

他真的需要休息了。从前年底开始,他就说肚子痛,因为三餐不按时,他有严重的胃病,他想着是不是胃病又加重。家人、村干部都劝他抓紧去看病,他总是说太忙了,到医院耽误事。直到痛得在床上抽搐,他还是坚持完成了村党组织换届工作再去检查。今年3月,他被查出肝癌晚期,在他人生的最后43天,除了住院和最后几天虚弱得无法行走,其它时间继续上班,督促村里的河道整治,甚至在工人抬不动树桩时,他还一起去抬大树桩。

“从小到大,爸爸就是忙。白天忙村里的事,起早摸黑喂猪、劈柴、做木工,赚钱供我们姐弟俩读书。”女儿潘胜蓉对父亲最深刻的印象,就是永远在干活,有时,手头的活忙完已经是凌晨2点,早上6点不到,他又出门奔波。村里溪流整治,他自己回家炒粉干、做点心给大家吃;最热最累的时候,他一天要回家换六七套被汗湿的衣服。家里的中饭晚饭常常吃得很热闹,因为大伙儿总是趁他回家吃饭的时间,诉说各种大小事。

村民只看到潘宝良日夜劳作的身影,只有妻子陈聪兰知道,丈夫常常为征地、筹钱整夜睡不着;在外面受了气,他对人笑嘻嘻,躺在床上却整夜长吁短叹,眼看着头发白起来。后山修路的时候,他买来塑料布放家里,一遇到下雨,不管多晚,他都摸黑上山,用塑料布把路基盖好,以免塌方伤了下面的村民;去年台风期间,暴雨冲跨道路,赶回来的其他村干部都进不了村。他一个人挨家挨户巡查,摸到80多岁的潘昌木家时,水都漫到床边了,老人还在呼呼大睡。潘宝良背起他就往地势高的地方跑。安顿好老人,他才回家叫醒老婆,留心家里的危房。当时,他们还一直住在木结构、石头垒的破旧老房子。

在妻子的眼里,丈夫无所不能,盖房子、修水龙头,种树、修路……什么事一看就会,事事都记账,谁也别想打他的马虎眼。

唐宅村将泽雅的造纸保留了下来形成一道风景线。刘伟 摄

肝癌最痛苦的是疼痛,但无论多么痛,潘宝良都隐忍着,不在别人面前哪怕是呻吟一下。离世前的第二天,潘宝良已经虚弱得无法出门,他拄着拐杖,站在阳台上遥望远处的溪流整治。他发现上游已经整治好,挖掘机准备上岸,赶紧打电话给村主任,说趁着挖掘机还在,把下游有需要的地方也整治一下,免得下回又要雇挖掘机,多花一笔钱。

“爸爸就是把村里当成自己的另外一个家来经营,拼命打扮它,努力为它赚钱、省钱,就是没时间爱惜自己。”女儿说起爸爸,忍不住落泪。任村支书10年,小村积累了60万元的积蓄,村庄各项建设都基本完工。

“这一届,宝良书记想把村里的上潘垄梯田、菖蒲山游歩道项目开发起来,引进公司开发的民宿真正落地。这样就能把游客留下来,让村民致富。”村主任潘永康说。

“家中的水龙头坏了”“手机又按不出去了”,村民潘千弟和邻居们在潘宝良家门口徘徊。 “好,一会儿就过去给你看看。”潘永康接过了宝良书记的接力棒,他和村“两委”接力的,还有对唐宅村未来发展的承诺。

潘宝良曾获得诸多荣誉

让我们以人民的民义为潘书记点赞!

【返回顶部】【打印本稿】【关闭本页】
0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