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清廉村居进行时】“三公开三清白”推动基层治理 | |||
|
|||
清廉村居建设过程中,瓯海区纪委区监委坚持从“群众视角”出发,通过小微事权公开、“1+3+4”财务公开、公章使用公开,找准监督着力点,初步达到了“用权、用钱、用印”三清白要求,提高了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,有效推动了村居基层治理。 小微事权公开推动“用权清白” “用权公开,最重要的就是让群众明白村干部有哪些权力、是如何运行的、要受到怎样的监督。” 为进一步厘清事权内容、责任人和办理时限,确保小微事权公开到位,该区绘制《瓯海区村级小微权力和监督清单三十三条》流程图,形成“一权一单一图”,直观反映村级重大事项决策、集体资产管理、救助救灾等十大领域共33项小微权力的边界、运行及监督流程,并逐一明晰每一项权力的关键点、廉政风险点和监督措施。 “我们聚焦群众最关心的权益问题,这份重大惠民政策流程图,就是让群众知道,我能享受什么、应该如何享受。” 该区组织财政、民政、农业农村等12家部门单位,梳理上百份涉农文件,编纂形成《瓯海区村级小微管理清单六十条》流程图,涵盖基层群众征地补偿与住房、城乡居民社保、扶贫帮困领域等七大类60项管理服务项目和惠民政策,并对每项管理服务所需的办理材料、办理方式进行详细阐述。 “1+3+4”财务公开推动“用钱清白” “现在村里的财务报表,我直接在微信群里就可以看到,而且简单易懂。”南白象街道上蔡村一村民边说边在手机上打开一张清晰的财务报表。 以往村级财务公开热闹,可群众的反应却冷淡,主要原因在于虽根据财务规定公开,但过于专业,村民看不懂,监督有难度。为此,该区推行“1+3+4”村级财务公开制度,有效破解财务公开中的形式主义问题,向群众交出“明白账”。 所谓“1+3+4”,“1”即一张资产简表,简单明了地公开村集体现金余额和银行账户存款;“3”即三张监督表,分别为村干部报酬情况监督表、村级经营性资产出租监督表、村级重大项目进度监督表;“4”即四张明细表,详细展示村级财政收支公开明细表、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等4张明细表。 印章使用公开推动“用印清白” “我们建立了专属二维码,方便群众‘在线监督’。群众用微信扫一扫即可在手机上查看‘用印公开’有关事项。”瞿溪街道纪工委书记介绍。 印章管理使用是村级权力监督的关键节点。为避免“关系章、人情章”问题,堵死微权力滥用风险,该区从制度层面入手,建立健全了村级印章管理使用登记公开制度。明确村级党组织、村(居)委会和农村经济股份合作社三枚印章在“专人管理,按规定审批”的基础上,要做好公章使用登记,对用印时间、内容、审批人、经办人详细登记备案。每月用印情况经村监会(村监察联络站)审核后在村务栏公开,防止公章私用、滥用。 |
|||